曾經有過 3 款 , 我經常在看 , 也很喜歡的音樂雜誌
T mag - 幾乎每一期都會有重點式的樂風及樂團介紹,對於想要全面性的認識某種音樂類型以及該類型的樂團,十分有幫助
mcb 音樂殖民地 – 內容廣泛,極具資訊性,對於想要掌握樂團動向和整體音樂環境特別方便
Elvis 數位音樂誌 – 滾石文化發行的,裡面除了外國的音樂資訊之外,也會談到不少國內的獨立樂團動態,還有就是全彩印刷,閱讀起來很輕鬆
另外,這三款雜誌除了都是以音樂為主題以外,還有一個共通點
那就是 … ... 它們通通停刊了 ( 痾 ) mcb 04年底停刊 T mag 06年8月停刊 Elvis 06年底停刊
其實說來也奇怪,台灣的音樂雜誌似乎都特別的短命,台灣人不是還滿喜歡音樂的嗎 !!!? 颱風天KTV都一位難求的說,怎麼好端端的連個音樂雜誌都賣不掉咧 !?
關於這個問題,不止我,很多關心台灣音樂環境的朋友們也曾經深刻的思索過,最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會歸究到台灣人對於音樂的態度上,台灣人對於音樂一向是比較消極的,甚至於說是一種即時性的、潮流性的在面對音樂這個事物(徒具消費型式,卻缺乏消費意識)。一般而言,在台灣促成的某種音樂的流行,它的背後所支撐的通常都不會具有很深的文化意涵,好像都是看別人(國外)流行什麼,我們就開始流行什麼,簡單的說就是「跟風」罷 ! 然而,也因為它的輕浮,造就了人們還沒有深入了解它的準備的時候,它很可能就已經被下一波流行給取代,或者根本就消失了。當然,大家也就沒有那種時間和心思去理會到底什麼什麼樂風在講啥,它背後又有啥勞什子的關聯囉 !
也因此,台灣音樂雜誌的消亡,在短期間內,恐怕不會是意外而純粹是一種宿命耶 …
[ 這是個充滿音樂的島嶼,卻又是個音樂知識淺薄狹隘的國度 ] < 另翼岸譜 > 張育章 、張釗維
2 意見:
才正想說一定要去找來看看結果就...
關於藝術這一類的,台灣一直無法把它們當成一種文化或是一種職業來看待。
也造成我們的藝術還沒有很有我們自己的風格,不過直得慶幸的是台灣似乎有愈來愈重視這塊區域的感覺出現了,期待看到成果。
對啊
讀物我想一定是要有的
畢竟那才有深入了解的管道
另外 ...
我也期待 [v] 電視台 開始播一些音樂台該有的節目
張貼留言